4月23日,黄冈日报以《黄冈中学:文明之光耀校园》为题,专版报道bst3322获得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及创建工作的相关情况。
黄冈中学:文明之光耀校园
――黄冈中学创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纪实
2017年底,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榜单出炉,全国160所中学上榜,黄冈中学成为160分之一,也是黄冈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学。
“全国文明校园”是体现校园文明建设程度、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最珍贵的“头冠”。
黄冈中学校长何兰田说,近年来,学校秉承“弘德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通过文明创建,创新立德树人、师德建设、文化建设模式,校园呈现出文明和谐、活力四射的局面。能摘得这一“国字号”匾牌,是对学校文明创建成效的最好褒奖。
文明之光耀校园,百年黄高焕光彩。仲春时节,记者走进黄冈中学,探寻其文明校园中的“文明密码”。
立德树人,筑牢教育的根与魂
4月7日晚,清明小长假后第一个夜读,黄冈中学高一(12)班,45名同学观看纪录片《播种未来》,追忆校友钟扬教授的感人事迹。
钟扬是黄冈中学卓越校友、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著名植物学家,为人类打造“种子方舟”,他一生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2017年9月,钟扬教授遭遇车祸逝世,为悼念这位校友,弘扬其“种子精神”,黄冈中学掀起了学习钟扬校友的热潮。
用生命诠释播种的钟扬,是百年黄高立德树人办学成果的最好映照,学习弘扬其“种子精神”,是黄冈中学立德树人脚步的有力延伸。
近年来,黄冈中学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中学生核心素养”,厚植德育“土壤”,构建德育课程超市,丰富活动阵地,把握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筑牢教育的根与魂。
德育课程超市以《政教简报》《政教资料》《周末青春大讲堂》、“国旗下的演讲”等载体为阵地,解读全国两会精神,讲叙爱国、敬老、孝亲故事,宣传道德模范,培养爱国情怀,传递道德正能量。
其中,《周末青春大讲堂》已持续8年。每周,学校利用晚读时间,分“理想信念、励志感恩、心理健康、生命教育、法制安全”等若干专题,统一播放相应主题电影或选编视频,涵养学生思想道德。《周末青春大讲堂》已成为黄冈中学品牌德育课程。
同时,黄冈中学还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小学段”活动和研学旅游。
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学校以黄高讲坛为阵地,邀请专家、教授、校友来校讲座,为学生开拓视野,启迪智慧,点燃进取的火种。自2016年以来,已有43位专家、教授来校讲座,启迪智慧。
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学校还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发布《学生成长手册》,对学生在校思想品德、行为规范、课程学习等情况进行痕迹化管理,建立学生、班级、家长共同评议模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与提高个人生涯规划和生涯适应的意识、技能。
“小学段”活动即利用期中考试后,至期末考试前的小学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锻炼身心,点亮高中生活的底色。
每年,学校举行“校俱杯”球类运动会,让学生在赛场上挥洒青春的汗水,释放青春活力;每学期,都举行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奖优励志,用身边的榜样激励身边的人。2017年,相继举办3期学生“黄高论坛”,让学生站上“黄高论坛”讲坛,担任主讲……
深耕校园德育主阵地,并将德育阵地向校外延伸,开展研学旅游和对外交流,在游与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黄冈中学立德树人的创新之举。
仅2017年暑假,黄冈中学就有6批次学生开展研学旅游。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清华北大游学夏令营、海军海空班夏令营活动等10多个研学活动中,都留下了黄冈中学学子游与学的精彩瞬间。2015年以来,学校共接待国外教育团队15批次,外派访问团3批次,与国外3所学校达成了长期合作交流。
课程与活动相结合的立德树人组合拳,加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提升了学生道德素质,也增强了学生综合素养。
在黄冈中学,向上向善,互助友爱,已成风尚。“小红帽”志愿者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助人为乐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2018年3月24日,该校高二(18)班的丰泽康、戴星语同学在遗爱湖公园,拾到装有大量现金的钱包,两位学生立即将钱包交给公园管理处。失主找到钱包后,致电感谢两位同学,并给学校送来了“拾金不昧道德楷模”的锦旗。
在综合素质比拼的各种赛场,黄冈中学学子常大放异彩。近三年,在各类省级、国家级的赛事中,黄冈中学学子获奖近1000人次。赢得省内外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和社会广泛赞誉。
师德引领,构筑生态校园
阳春四月,走进黄冈中学,触摸到每一寸土地都骀荡着发展的冲劲,感受到每一位教职工都涌动着教书育人的激情,体味到每一名学生都释放着求学筑梦的热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发展的核动力。为此,黄冈中学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引爆点”,通过师德引领、制度创新,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育“尖兵”。
学校以砥砺思想,强化师德建设。通过暑期教师集训、新进教师培训、主题党日活动等阵地,强化“守纪律、讲规矩”观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习总书记对教师的寄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砥砺教师思想。
在不断的学习中,补足了教师精神之钙,强化了师德师风。
2017年9月,学校举行新进教师集训,其中的师德教育环节,让老师深受洗礼。在交流中,青年教师张旭说,学习让我们明白,教育是春风化雨,教育是一片水域,只有好的师德,才能教化出好的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教师”的第一课,为我补足了精神食粮。
学校还创新机制,通过改革评价机制,重建分配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学校先后出台了《班级和学科考核评价办法》、《职称评审量化评分方案》,构建了新的教学业绩评价体系,实现了从定性评价到量化考核的转变。
并打破“大锅饭”,重建了高考奖励体系,出台了新的课时津贴方案,调整绩效工资结构,减少绩效工资体系中平均分配的因素,将分配尽可能地与工作量挂钩,并向主要和关键岗位倾斜,形成了优劳多劳,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
黄冈中学年轻教师秦鹏说,新的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局面,以带课量多少确定绩效工资,哪怕刚来的老师,只要课带得多、带得好,待遇也会跟上来。而且将业绩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岗位聘用的主要依据,让年轻教师有“奔头”。
精神引领+制度护航,不仅让老师热情高涨,也提振了师德师风,涌现出一批师德标兵,业务尖兵。曾献智老师成为了湖北省物理学科优秀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汪响林老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他所带班级12人考取入北大、清华。
师德引领师风,师风净化校风,校风促进学风。黄冈中学,已构筑起校风纯、师风正、学风浓的生态校园。
如今,在黄冈中学,主动要求当班主任、多带课的人多了。办公室里,讨论教学教研的人多了。课堂之外,许多老师主动为学生义务辅导纠偏。
校园里,空余时间,看书、读报、讨论问题的学生多了;周末,出校闲逛的学生不见了,或在图书馆、教室做功课,或在各兴趣小组自行讨论问题;或在运动场上进行体育活动,或在学校电影院看电影……
厚植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44门选修课,58个社团,学生人手一张个性化课表,整个年级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同窗!
如此丰富、富有特色的课程,在黄冈中学已开展得风生水起。
作为全国中学的一面旗帜,近年来,面对国家对人才的多元需求、新一轮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及文明校园创建的需要,黄冈中学如何找准发力点?
答案是,创新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创新课程文化。2015年秋季,黄冈中学正式开启了选课走班课程改革,开设6大类44门选修课程,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学科教室。随后,又组建了7大类社团,开发出萌芽生物学社、模拟联合国、辩论社、机器人社等58门社团课程。
与此同时,还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黄高讲坛”、“黄高论坛”、校训课程、海航班体能和心品训练课程。目前,北大、清华先修课程已开办两年;知名院士、教授及校友作客“黄高讲坛”,已开讲40多期;“黄高论坛”已开办60多期;“弘德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课程已实现系列化。
求实教研文化。2018年1月25日,黄冈中学首届“说高考试卷”教研擂台赛举行,来自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9个学科的12名教师登台比武,部分教研组长亲自参赛。
这是黄冈中学求实教研文化的一个缩影。2015年秋,涵盖高考9个学科的学科委员会正式成立。学科委员会汇聚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高考真题、教学参考、课本“五位一体”,制定了各学科三年教学宏观规划,实现了形成共识的三年一贯制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
强化奥赛文化。在黄冈中学的发展史上,奥赛已成为其特色文化且战绩辉煌,先后有林强、库超、王崧等15名学生在国际数理化奥赛中共获得19枚奖牌。
随着黄冈中学“二次”创业号角响起,学校提出了振兴黄高竞赛品牌计划,从发掘生源、选优教练、强化沟通、加强硬件建设等方面,推进竞赛管理系列化改革,并建成了12个数理化学科教室、一个地理学科教室,奥赛教学设施设备齐全。
如今,黄冈中学已构建起以课程文化、教研文化、奥赛文化为主的特色文化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满足了学生兴趣需求,又彰显个性特长,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呈现暴发式提升。
2017年6月,在西安“丝路畅想”首届中国重点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合唱展示节上,黄冈中学合唱团,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表现力,征服了评委,一度被评委老师误认为是专业合唱团;2017年8月,在第二届中部六省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赛中,黄冈中学8名参赛学生,大放异彩,分别斩获最佳代表奖(会场个人最高奖)、最佳文件写作奖等。
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通过奥赛竞技,近40名学生签约北大、清华。高考质量也一路上扬,位居全省前列。
文明是最美的色彩。站在道德的高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沐浴着文明的春风,黄冈中学正以德育人、以真求知、以文养性的“文明密码”,涵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