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冯天乐,男,黄冈中学2024届高三(9)班学生,物理竞赛组成员。曾任班级物理课代表,爱好阅读、打乒乓球、踢足球等,曾获校“学习之星”“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获得金牌,在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获得金牌,并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
大学目标:已保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希望能在物理学研究上有所贡献。
学法分享:给物竞生的几点建议
一、刷题
物理竞赛生(简称物竞生)刷题作用有三:
(一)对经典模型的积累。这样在面对一道复杂的题时可以将其分解为自己熟悉的模型,不至于无从下手。为实现这一点,需要跟着教练的引导,参加一些必要的刷题班,并在复赛前系统地把近几年的复赛卷、决赛卷做一遍。
冯天乐整洁的学习笔记
(二)培养做题的速度与准确度。物竞只有七到八道题,多做一道题带来的优势很大,所以速度是很有必要的,最理想的情况是把所有的题都做完。至于准确度,我认为是熟练度的体现,对于初学者,准确度低是正常的,但若因为担心做的题错了而反复检查,导致题做不完,在我看来,是没有意义、得不偿失的,因为:1.物理竞赛是有过程分的,做错不等于没分。2.物理竞赛是有(相当高的)容错的,并不是必须非常高的分数才能进集训队,比如我自己参加决赛时,尽管也有很多的遗憾(失误),但至少所有题都做了,结果也没有很坏。3.题做多了后,自然准确度会提高,而真正正常(试卷正常,改卷正常)的情况下,准确度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就足够进集训队了。
黄高传承:冯天乐与班主任王妍老师、北大元培学院黄冈中学2021届9班郑天宇学长合影
(三)保持做题的手感。这在真正大考前尤为重要,大考之前,最忌一直看书,保持每1-2天做一套竞赛卷子是必要的,因为只有经常做卷子,才能保持考试时做题的节奏,不至于考试时在某道题上发呆太久而打乱节奏。
附:虽然刷题是必要的,但也不应该沉迷于其中。持续地刷大量的题会给人一种虚假的充实感,在刷题量达到一定值时,再持续大量刷题大部分只是重复,真正学到的很少,而且题做多了后对自己做过的题的印象会减弱,而且对好题的消化也会变差,得不偿失。我觉得最大的刷题量不过一天一套综合卷,再多就没有时间认真读普物书(普通物理教材)或静下心消化难题了。
二、读普物书
尽管决赛正在开始掺杂四大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统称四大力学)的内容,但复赛与决赛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基本的普物模型,所以认真的彻读普物书是很有必要的,要真正理解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而非仅仅会用公式。
三位保送北京大学的“大佬”,左至右依次是方俊(生物集训队),徐一鸣(数学集训队),冯天乐(物理集训队)
三、对难题的处理
作为竞赛生,遇到难题是正常的,而物竞中的难题分为计算困难型、超纲型、经典但矛盾型、抽象型,以下几种:
1.计算困难型:将之视为计算练习,耐下心来计算,可以提高计算速度与准确度。
2.超纲型:若是在看超纲的书(四大力学教材)时遇见的超纲的题,不必理会,但如果是培训机构卷子出的个别超纲题,则要尽量搞懂,因为决赛正在开始掺杂四大力学的内容,培训机构选出来的经典模型是有必要理解与掌握的。
3.经典但矛盾型:这种题目是在经典模型下挖的“坑”,需要对概念的理解非常清晰才能避免跳进坑或把自己绕晕,遇到这种题目时,不能仅满足于凑出正确答案,还要尝试用别的方法解题或找出其他方法中的错误,将之改正后尝试殊途同归,这样才能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不至于再跳进坑。
4.抽象型:不知所云,稀里糊涂地凑答案,这种题一般称之谓“屑”,果断抛弃。
军训中的冯天乐:刚强坚毅
四、面对精神内耗
处理难题是一件艰难且枯燥的事,很容易让人产生焦躁情绪,这会导致效率的下降与效果的变差,又反过来加剧焦躁的情绪,如此恶性循环造成物竞生的精神内耗。对我自己而言,克服这一点的唯一办法是静下心来,安心做事,不去想别的事情,这是笨方法,但也只能如此,否则内耗是无穷尽的。
难忘师恩
记得刚开始学竞赛时,我因为对新知识接受较慢而落后,物理教练涂国春对我不断鼓励,而且耐心解答我的问题,常常让我眼前一亮、茅塞顿开;高二一年,涂国春老师带着我们在全国各地奔波;班主任王妍老师在重大考试时的点滴陪伴;复赛前夕,吴继武主任为我们加油打气……
冯天乐与涂国春老师合影
我还记得数学老师布置的“高强度”的作业,让我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我还记得竞赛之余,语文王妍老师、英语涂金菊老师见缝插针地布置任务,夯实双语基础……尽管留给高考的时间有限,我们仍坚持了下来。
三年时光,太多的故事淹没在时间的浪涛里,最后留下的,是值得珍藏的回忆。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教诲与陪伴,让我一步步走来,成就今天的自己!
供稿 | 冯天乐
编辑 | 王 惠
审核 | 汪秀兵 /吴继武
终审 | 郭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