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或许要问,一个地处大别山的农村中学,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高考30多年不败的神话,有没有什么秘诀呢?有很多媒体都曾作过探讨,从诸多方面揭秘过黄冈神话。说实话,有些探讨,虽曰全面,但失之偏颇。有些揭秘,虽曰深入,但失之准确。今天,我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身份来对黄冈神话作一个探究,或许更为真实。虽然也可能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但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解读黄冈神话的形成过程,阐明黄冈神话的真正内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百尺高台,起于累土”。任何一个成功决不会一朝一夕,也决不会无缘无由。更何况风靡全国教育界长达30多年的黄冈神话呢?
黄冈神话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特殊的地理环境
黄冈中学位于大别山麓,扬子江畔,青云塔下,赤鼻矶前。黄冈中学校歌就唱出了黄冈中学特殊的地理环境。千年矗立的巍巍大别山,万里奔腾的滔滔扬子江,传播千载的东坡文化,传承千年的黄州府的科考氛围,经过千年浸润,百代传承,使黄冈学风淳朴,人杰地灵。“惟楚有才,鄂东为最”。鄂东子弟经过黄冈中学这所熔炉的锻造,百炼成钢。这样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求学氛围,这样的人才基地,不英才辈出,岂非咄咄怪事?
二、优秀的团队精神
黄冈中学的教师注重合作,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
先看集体备课。每个教研组每周一两次集体备课,这是铁定的制度。每次备课都有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其他人参与讨论。从对教材的理解,到教法的制订,再到重难点的确立、处理,都会经过充分的讨论。学校有这样的要求,不经过自备就不能参加集备,没有参加集备就不能上讲台。你想,这样集思广益的课能没有质量吗?
再看合力攻坚。黄冈中学的学科竞赛,以前并没有实行主教练制,主教练负责制是本世纪的事。以前是采用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每个学科由几个人负责,每人主讲一两个专题。既分工,又合作。对某些问题,几个老师一起商量、讨论。这样,发挥了集体智慧,弥补了某些缺陷,能确保训练质量。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攻坚力度远大于单兵作战。因此,学校将一块块奥赛奖牌收入囊中就绝非偶然。
还有资源互享。在黄冈中学,老师与老师之间,在资料的使用上,根本不存在保密、封锁问题。哪个老师有好点子马上献出来,有好资料立即拿出来,实行资源共享,结果自然是互利共赢。
三、可贵的自觉精神
黄冈中学的教师,除了优秀的团队精神,还具有可贵的自觉精神。自觉到不需要分配任务,老师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无需强调,老师们会自觉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在我们老师中流传这样的戏言:在黄冈中学,领导都外出了都没关系,只要留一个打钟的人在家就行了。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领导们不可能同时外出。这只是说明老师们有主人翁精神,有很强的责任心。
四、到位的系统训练
我们学校各科的训练都十分到位。高一、高二、注重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为高三冲刺做准备。高三训练非常系统,十分扎实。每一个篇章、每一个考点的训练都作了精心的安排。训练量的大小,难度的高低,时间的多少,都作了周密的考虑。可以说,每向前推进一步,学生的能力就会上一个台阶。尤其是高三下学期,训练更有针对性,更具科学性。每次模拟考试,都是按高考的标高来命题,按高考的要求来实施。这样,到了高考时,就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五、超强的猜题能力
外界纷纷传言,黄冈中学的老师会猜题。你还真别说,我们学校的老师还真能猜上几回呢。小猜小中就不说,就说两次大的吧。一次是2007年,一位物理老师在考前几天估计一个实验可能要考,于是连夜组织学生做实验,结果高考物理试卷上果然有这个实验。更奇的是上世纪80年代,高考前的头天晚上,一个语文老师突然想到,好几年没考文学常识,今年可能会考。于是,这位老师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组里的人。大家觉得有道理。于是,老师们连夜刻写,连夜打印。第二天,bst3322学生进学校时,各班的语文老师守在门口,本班的每位考生发一张纸,让他们在考前突击背记。语文考罢,学生大叫刺激,因为试卷上有7分的文学常识题。你想,这多划得来啊,现打现卖,而且是7分。须知,高考一分要压成千上万人。猜题与其说是感觉,还不如说是敏锐的预知能力。
六、刻苦的求学精神
应该说,黄冈中学的学生是非常刻苦的,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学生。给大家这样几个瞬间吧:排队买饭时,队伍中的很多同学从口袋里拿出英语单词本读记单词;下晚自习后的路灯下,投射着学生捧着书本学习的身影,直到老师催促才消失;黄州的张姓女生,回家后有一道数学题弄不懂,抄起书本反身跑回学校,弄懂题目后才回家。这里应该说明一下,黄冈中学的学生绝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相反,他们的书读得很活,他们也有自己的休闲和娱乐。比如,上篇散文提到的全省理科第三名获得者徐颖同学,我在查寝时就从他的枕头底下发现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他们到大学后发展空间很大,很多学生在大学都是各方面的骨干。
他们的刻苦精神源自他们的梦想,源自家长的嘱托和老师的期望,决不是社会上所传言的那样。社会上曾流传着“一双草鞋和一双皮鞋”的说法,即黄冈中学在教室里挂一双草鞋和一双皮鞋,用两双鞋来教育学生,考上大学穿皮鞋,考不上大学穿草鞋。这纯属子虚乌有,无稽之谈。
以上所写只是“冰山一角”。试想,像黄冈中学这样一个30年连创高考辉煌、续写黄冈神话的学校,岂是一篇短文所能揭秘的?诸君若有兴趣,不妨来黄冈中学走走,相信会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
程然,网名云淡风轻,大学本科,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诗词学会会员,黄冈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荣获湖北省第三届“鹰台杯”诗词大赛、第三届孟浩然田园诗赛、湖北省16届中老年人才艺大赛优秀奖。印刷散文集《平凡人生》(一)(二),自传《向幸福出发》,出版诗集《闲吟岁月》《流年拾韵》。
来源:荆楚作家网/程然的散文/黄冈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