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六个“特别”,坚持开展五项教育活动
国家创办宏志班,其主要目的是想在当今国家助学金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为生活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探索出一条继续深造的途径,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爱党爱国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招收宏志班学生的过程中,宏志班的学生绝非品学超群,有个别学生甚至学习基础较差。我认为学校对待宏志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能做过高的要求,只要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刻苦读书,竭尽全力即可。但在思想道德上,却必须树立高标准:即这些学生毕业之后,都要成为一个爱党爱国、正直善良、有社会责任感、有志气、有作为的新一代劳动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随着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致宏志班学生的一封信》中,学校明确的提出宏志班班训是“六个特别”即“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这是宏志精神的核心,也是每一个宏志班的同学应该追求的精神。宏志班的学生也是普通的学生,面对21世纪,教会学生做人,更是宏志班教育的迫切需要。
“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这两条是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素质和做人的起码要求。我们要求学生礼待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以此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对于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宏志班学生,我们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时时处处讲求礼仪,方方面面注重修养。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是针对宏志班班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而确定的。我们要求学生,遇到挖苦时,要理智对待;遇到委屈时,要以大局为重;受到批评时,要虚心接受;遇到事情要冷静,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切不可丧失理智,实际上这也是培养一个人具有健康心态素养的必不可少的抗挫教育。
“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是针对宏志班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志向而制定的。我们想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帮助他们树立报效国家、造福社会、回报人民的远大理想,使他们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就是紧紧围绕六个“特别”,坚持开展五项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坚持对宏志班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
宏志班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我就对他们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宏志班。两名学生获得北京圆明园学院的资助学生从北京回校后,我立即举行主题班会,让他们详细谈在北京参加活动(特别是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的感受。
还通过一系列的主题班会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宏志班学生真正认识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帮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正视困难,抬起头做人,树立为中华振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学生们自发在的教室里贴出了“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饮水思源”等条幅,表达了他们今日发愤读书,将来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校团委举办青年业余党校,宏志班全体同学都自愿报名参加党校的学习(因为学校名额的限制,最后只有30位同学参加)。2004年6月,黄洪涛和吴钊两名同学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坚持对宏志班学生开展艰苦奋斗教育
宏志班的学生,全部来自贫穷的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他们进入宏志班以后,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教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在学校从制度上保证了宏志班学生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在班上我提倡学生自己勤工俭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其他困难。同时,班上开展“贫穷不是耻辱”“抬起头做人”等系列艰苦奋斗教育,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识上的贫乏和观念上的贫困”“贫穷是一笔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贫穷可以激发我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要求学生保持勤奋刻苦、勤俭朴素、以苦为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的作风。让学生明白,宏志班的经费来源是人民大众捐来的血汗钱,随意的花费挥霍都是不道德的。人家捐款不仅仅是对我们生活困难的同情,更重要的是对宏志班的学生在困境中不低头、不服输精神的支持和鼓励。贫困的环境一定要通过劳动去改变。把钱花在自己学习、生活中最需要的地方,把钱花在最困难的同学身上成为全体同学的共识。当班上报名参加学校食堂里的勤工俭学比较多时,很多同学自觉把机会让给最困难的同学。卢云加同学不幸生活费丢失时,班里同学自发为他捐款,从自己不多的生活费里拿出5元10元帮他度过难关。
三、坚持对宏志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宏志班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宏志班学生均来自贫困农村家庭、下岗工人家庭,其中部分学生属单亲或父母双亡,有的父母残疾,这些同学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吃苦耐劳,诚实朴素,但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他们当中有很大部分还存在许多不良习性和性格弱点,比如胆子较小,不够自信,心胸不够开阔,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了忧虑,与人交往时表现出一种冷漠、不信任感,有较强的自卑感、焦虑过度以及相对封闭的心理状态等等。对宏志班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对学生的情况摸底了解后,我发现宏志班整体存在焦虑情绪比较严重。焦虑原因来自四个方面:社会的过分关注让学生受宠若惊,生怕学不好,对不起整个社会上关心他们的人;生怕辜负了老师们对他们的期望;家长对他们过高的期望、改变家庭贫困的重担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自尊心背后的强烈的自卑感让他们在学习上不堪重负。这其中,突出表现出的是学习上的焦虑情绪。针对这种焦虑情绪,我始终强调“只要你努力去做了,大家不会不切实际的苛求你们“的观点,以此来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同时,我也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思想准备。很多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顺利的进入了高一学习的正常状态,以平和的心态加倍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正确方法。
用关爱帮助他们逐渐消除对社会的误解,消除心灵深处对别人的隔阂。在高一学生报名的那两天,我泡在宿舍里,同他们交心谈心,既了解到学生思想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又让他们初步体会到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开学后,班级组织了“同在一片蓝天下”“洒向人间都是爱”等多次主题班会,帮助他们开启久经闭锁的心灵之门。如今,班级形成良好的氛围同学间团结友爱,在学习上他们互帮互助,在生活上他们互相关心,教室和寝室不时有欢声笑语。他们不仅在期中期末考试和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而且积极参加其他各类活动,展现出宏志班学生全面素质。在刚结束的校园科技文化节的文艺汇演中,我们班的姜志凤、张乾元和田兴三位同学表演的小品《卖担架》获得一等奖,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坚持对宏志班学生开展自强自尊的人格教育
宏志班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关心和同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上的自尊自强。班会和读报时间,我经常以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贫穷艰难的逆境中成就事业的典型事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利用语文课堂这个载体,教育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贫穷不是耻辱,可以成为财富;逆境并不可怕,可以成为动力。不管物质生活多么艰苦,生活环境多么艰难我们的精神意志决不能垮,要挺起胸来走路,抬起头来做人。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听报告,如胡知宇博士的报告以及在校庆期间听知名校友报告团的讲话,激励学生,也使学生认识到:贫穷不是耻辱,但也不是光荣,不能一味依赖别人的资助,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生活的状况和生存的条件。在勤工俭学的活动中,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学生干劲十足。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付出的快乐,牢固树立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变个人境遇的观念,从而培养自立自强的健康人格,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现在我不和别的孩子比吃穿,因为现在比,比的是父母,这一点我们不行,但十年后,当靠自己的力量立足社会时,我们一定不比别人差。”
五、坚持对宏志班学生开展回报社会、奉献爱心教育
面对社会的捐助和关爱,我不失时机的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让他们尽可能多的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引导他们在接受别人无私奉献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一份爱心献给别人。通过爱心交流,让这些相对冷漠封闭的学生,懂得感恩,尽早回归到社会温暖的怀抱,关爱他人,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教师节那天,他们深情地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辛苦了”,当老师走进教室时,他们全体起立,高声喊“老师,节日快乐,我们永远爱你”。他们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真诚的爱。在学校组织的捐款中,同学没有半点犹豫,他们有一分力出一分力,一位同学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要尽自己的力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他们的捐款比起校内外对他们的资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们奉献的爱心和真心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在一年半的宏志班班主任工作中,我越来越深的体会到:宏志班是一笔财富,对于学校,多了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学生,有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对于教师,有了用爱去教育学生的理念;对于社会,这种叫做“关爱”的情感在生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