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袍鼓之急则
忘其身。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2、做官的都爱做好官,不过往往只知道爱做自己家里人的好
官,自己亲戚朋友的好官;这种好官往往是自己国家的贪官污吏。
――朱自清《论自己》
3、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
4、置不肖之人于位,是为虎傅翼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
5、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
――《管子•形势》
6、把亲戚朋友看得轻,把国家法律看得重,如此自然易于走
到公忠方面去。
――张君劢《立国之道》
7、私仇不入公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8、儿子从宦,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
资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
――清•梁章钜《古格言•仕进》
9、婚姻勿贪势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10、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父母子女亲戚在
内。当然,对于自己的近亲,对于自己的父、母、子、女、妻、
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层特别感情的。这种感情,共产党不
仅不否认,而且加以巩固并努力倡守它走向正确的与人民利益相符
合的有利于人民的途径。
――毛岸英
11、应高年享富贵之人,必须少壮之时,尝尽艰难,受尽辛
苦,不曾有自少壮享富贵、安逸至老者。今人往往机心巧谋,皆欲
不受辛苦,即享富贵至终身,盖不知此理。而又非理计较,欲其子
孙自少小安然享大富贵,尤其蔽惑也。
――宋•袁采《袁氏世范》
12、以媚字奉亲,以淡字交友。
――清•金缨《格言联璧》
13、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
谨厚藏,身体则如鼎之镇。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14、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15、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元•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楔子
16、无正经人交接,其人必是奸邪;无穷亲友往来,其家必然
势利。
――清•金缨《格言联璧》
17、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18、慈于子者,不敢绝衣服;善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
圆者,不敢舍规矩。
――《韩非子•解老》
19、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
放。
――鲁迅《论教育》
20、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清•金缨《格言联璧》
21、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右第三十六章》
22、子孙不得惑于邪说,溺于淫祀,以邀福于鬼神。
――南宋.袁采《袁氏家训》
23、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
――《荀子•大略》
24、夫妻是树,儿女是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儿深。
――老舍《我这一辈子》
25、父子之严,不可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
接,狎则怠慢生焉。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集解》
26、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集解》
27、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梁书•武陵王纪传》
28、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集解》第四二页
29、纵容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专教子孙谋
利,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
-――《荀子•子道》
30、是否对人民尽了责任,可以考验谁是优秀子孙,谁是不肖
子孙。
――《陈云文选》第一卷第二九八页
31、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
来成一个完全的人。
32、干部子弟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子弟自居。
――《陈云文选》第一卷第三九五页
33、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清•申函煜《省心短语》
34、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
――唐•张蕴古《大宝箴》
35、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离娄下》
36、无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资治通鉴•汉纪》
37、家且未正,焉能正人?
――唐•张九龄《让两弟起复授官状》
38、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
――宋•范浚《唐论》
39、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四》
40、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
――《韩诗外传》卷二
41、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
――唐•魏徵《论御臣之术》
42、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
――宋•林逋《省心录》
43、慈母败子,爱而不教。
――宋•司马光《家范》卷三
44、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卷三
45、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卷六
46、有子如龙虎,不须作马牛;有子如豚犬,何须作马牛!
――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47、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明•吕坤《呻吟语选•礼制》
48、子弟少年时,勿令事事如意。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49、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
――唐•李益《杂曲》
50、兄弟叔侄之不和,皆因于争财之不平。
――宋•郑至道《琴堂谕俗编》卷上